在新的体制和环境下,企业审计必须与当前企业战略性改组和机构调整进程相适应,调整企业审计目标定位,更新企业审计思路,改进企业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一)调整企业审计的目标和重点
目前我国企业审计的目标主要是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以查错纠弊为出发点,这是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根据体制转轨和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审计的目标思路应及时调整,突出以下内容:促进党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促进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促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按上述的目标思路,审计的重点应按不同层面确定: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资委)的审计重点是:是否依照《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对所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所拟定的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授权资产经营公司的审计重点是:审计公司对生产经营企业投资决策;依据股份参与管理、分红,行使权力的合法、合规性;对企业的快速扩张或经营不善时及时进行追加投资或其持有的股权部分或全部卖出的应变能力;对尚未改制的企业进行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效率。对国有企业的审计重点是:利用国有资产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回报投资者效益反映的真实性。
(二)抓住企业审计的重点环节
1、切实搞好国资委资本运作审计。开展对国资委的审计,其难度不亚于财政预决算审计,国资委有些职能和权力比财政要宽泛,国资委除了代表政府履行国有资本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以股东方式集中、统一、排他性地行使出资人的权力外,尚有管事、管人的职能。但在目前的国资委初步具有的职能看,审计应对国资委的资本运作加强监督,审查国资委的资本预算执行情况;审查资本的增减变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审查资本运作的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是否健全、有效,并针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其职能的充分发挥。
2、加强对授权经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财务的真实性审计。对企业财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计的同时,重点应对企业舞弊进行关注,舞弊是企业为了赢得某种不公正的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隐瞒或违背信用的行为。在授权经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除了企业利益外,还有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的需要。由于剩余索取权归国家所有,经营者只想拥有剩余控制权,且目标函数与国家所有者不一致,极易诱发舞弊行为。因此,审计应注意发现、揭露和查处做假账和报假账,侵吞国有资产等违反财经法纪及经济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对于指使或操纵会计造假行为的企业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注意发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新动态。在体制变革时期,国有资产的存在形式将发生改变,国有企业的出售、兼并、解散、破产、实行股份制等资产流动和重组将相对频繁。应当注意发现借改革之机侵吞国家资产,挥霍浪费、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或越权出台政策和制度漏洞等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新形式,一经发现一查到底,通过充分调查核实后,通过各种渠道予以揭露,以做到纠偏堵漏,对违法、违纪事件做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
(三)改进企业审计的方式和手段
1、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凡有国有资产的地方都应纳入审计机关的视野,不能有盲区,但由于审计力量有限,要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在审计计划安排上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制企业、控股公司、经营亏损严惩和国有上市公司及垄断企业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并坚持从重点企业人手,着眼于宏观,以点带面,为各级政府提供企业信息,从而推动整个企业改革和发展。
2、坚持科学地利用各种审计成果,处理好各监督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从全局出发,对国家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职能定位作出明确分工,避免出现明显低效率的重复检查。其次,应当从制度上明确,国家审计机关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在其监督过程中应当互相配合,并密切协作。审计机关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其他监督部门的检查结果。
3、坚持把企业财务审计、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有机结合实施审计监督职能。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在平时财务审计中摸清所必须的数据资料,建立审计资料库,为企业的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提供相关资料。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放在对企业领导人的经营决策能力、经济管理水平、遵纪守法等责任审计。由于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只能保证审计项目的深度却不能达到广度,为了便于宏观决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4、坚持用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目的主要是确定被审计组织是否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的各种资源,着眼于方针、计划、控制和决策过程,强调对未来的改进,重点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企业开展效益审计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5、坚持运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抽样技术和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审计方法来提高审计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开展企业财务审计过程中应坚持评审企业的内部控制,重点了解企业的销售和收款、购买、生产、薪资、理财等主要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情况。并运用审计抽样技术,对财务报表和相关业务台账进行审计抽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确定审计范围及重点。同时应加快计算机审计进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进审计技术。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